沟通方:
1. 观察 说出事实,不加判断。
2. 感受 表达自己对此的感受。
3. 需要 说出为什么会有此感受。
4. 请求 提出具体的请求,让对方知道如何回应。
倾听方:
1. 体会他人的观察、感受和需要,建立双方的联系。
2. 聆听请求,发现自身可以做什么来帮助。
感想
组织进化论E13,如何沟通
这期播客的核心观点是沟通的目的是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
和别人沟通前先问问自己:你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准备?你的意见是什么?
不同的人
- 高自尊需求
- 目标驱动
- 意义驱动
归属感
- 内在联系,认同公司解决的问题
- 安全感,遇到苦难有人帮助
- 秩序,我知道怎么做可以完成什么事
企业要保持愿景,员工使命,用户故事三位一体。
沟通
沟通时应该避免的表达方式:
- 道德评判
- 进行比较
- 回避责任
- 强人所难
回避责任的例子
- 受说不清的力量驱使
- 我们的个人情况、生长历程自我形象等
- 其他人的行为
- 上级的命令
- 同伴的压力
- 机构的规章制度及政策
- 性别角色、社会角色或年龄角色
- 无法控制的冲动
观察
评价他人行为时,区分观察和评论,不需要绝对客观,但是要清楚两者的差别。 用简单的抽象名词来指代别人的行为容易造成误解,具体的沟通可以关注具体的行为而不是贴标签。
感受
表达自己感受时,区别感受和想法,不说自己的判断和假设,只说自己内心的情绪。
表达愤怒
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,而是在于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。
表达愤怒的4个步骤
- 停下来,呼吸
- 观察 留意自己内心的指责
- 体会自己内心的需要
- 倾听他人 确保他人充分表达了自己 随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尚未被满足的需要
或许还有5. 转化为对方可行动的请求?
以及,给自己充分改正的时间
表达感激
-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的生活得到改善
- 我们有哪些需求得到了满足
-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
正面接受别人的感激,不膨胀,也不假谦虚。
需要
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
1. 把事件和自身感受连接在一起,如果没有感受,就没有看法,也无从讨论。
2. 重视,努力地表达个人需要,需要和感受也是联系在一起的,需要既可以改进的方向。
3. 事件和需要其实就是事实和理想的对立。
- 自由选择
- 庆祝
- 言行一致
- 滋养身体
- 玩耍
- 情意相通
- 相互依存
做自己生活的主人,既表达自己,又关心他人:
- 虽然我们的对自己的意愿、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,但无法为他人负责。
- 人与人相互依存,损人无法真正利己。
请求
提出请求
- 告诉对方应该做什么,而不是告诉对方不要做什么
- 避免给出抽象的指示,而是应该越详细越好
- 明确自己发起谈话的目的
- 请求他人的反馈,以帮助我们了解对方的感受、想法以及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
- 参加集体讨论时也是如此
- 区分请求和命令,不要使用命令
强制他人
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时,可以使用强制力,但我们使用强制力不是为了惩罚、羞辱或谴责他人。比如不让孩子跑上马路。
惩罚不见得会让事情变好,反而让被惩罚者明白惩罚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,这反而扩大了惩罚的负面影响。
我们希望对方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?如果我们可以想到这一点,那大家就不会使用惩罚。
倾听
体会他人
一些会阻碍我们理解他人处境的行为:
- 建议
- 比较
- 说教
- 安慰
- 会议
- 否定
- 同情
- 询问
- 辩解
- 纠正
不论他人的言辞,通过对话去了解他人的观察,感受,需求和请求。
在询问他人请求或解决问题前,先确保对方已经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感受:
- 气氛变得放松
- 对方会停止谈话
当然也要注意自己的状态,如果自身已经痛苦到无法倾听别人时,可以:
-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
- 大声地提出请求
- 换一个环境
不要使用一下词语 不过 可是 但是。
示弱,诚实,对沉默的一方表示理解。
聆听请求
在和他人的沟通中保护自己的人格。“为了幸福,必须把‘别人怎么看我’这个问题放在一边。”一旦我们把所谓的批评和指责看作是来自他人的礼物——为处于痛苦中的人提供服务的机会,我们就会感到这种幸福。
处理自责
在我们自责时去反思:“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?” 对自己的需求保持清醒的认识
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:
- 列出自己觉得没有意思的事情。
- 决定自己是选择做这些事情,而不是不得不做这些事情。
- 对一件事情,要么明白其意义,并做下去;要么明白自己的需求,并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。
此时我们就会明白我们的价值取向,同时明白下面的一些动机不值得被称为动机:
- 为了钱
- 为了得到赞同
- 为了逃避惩罚
- 不想感到羞愧
- 为了避免内疚
- 为了履行职责